秋天是收获的季节,这段时间,浙江亚特电器有限公司新开发的智能服务机器人,引来了一拨拨的参观者。这个浙商回归项目,如今成了余新镇亚特园林电动产业园的龙头企业。除了优惠的政策,近年来,南湖区重点打出科技、资本和平台三张牌,通过几大“磁极”的打造,吸引了大批浙商包括禾商的回归。今年1至8月,南湖区浙商回归项目到位资金20.3亿元,浙商回归到位资金已提前完成市目标任务。
如果将人才比成金子,那南湖区的“含金量”在嘉兴市无疑排在第一位。目前,南湖区集聚的国家、省“千人计划”专家分别达到了22名和26名,市领军人才147名,人才总量达到15万人,平均每万人人才拥有量高达3300人,成为嘉兴市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密度最高的县(市、区)。
南湖区高科技人才高密度聚集的背后,是高科技优势的彰显。作为浙江省重点科技平台,南湖区借助嘉兴科技城优势,以“精英引领计划”实施为契机,通过建立全区领军人才、国家“千人计划”人才和省“千人计划”人才等三个高层次人才库,引进在外浙商高层次人才来南湖区创业创新,逐步将科技城建设成为浙商创业创新的新乐土,引进人才的新高地和人才科技项目的新平台。
上周三,南湖区举办的“缘聚中秋佳节、补齐‘招才’短板”领军人才联谊活动,吸引了40余名区领军人才参加。在南湖区创业的高科技人才中,不乏浙商甚至土生土长的禾商。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沈华是地地道道的嘉兴人,也是最早落户嘉兴科技城的领军人才,目前,他的公司已成为国内igbt领域产销最大、技术领先的专业研制和生产企业,打破了日本、德国等外国企业的技术与市场垄断,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。“在家乡创业觉得特别踏实,这里的服务非常人性化。”一些创业者道出留在南湖区创业的心声。
同是招商平台,南湖区还打出“资本牌”,以建设省级金融创新示范区试点单位为机遇,依托“基金小镇”这一载体,吸引浙商项目和浙商资本回归。在机制上,南湖区建立了长效运营机制和专业团队来推进基金小镇建设。在软环境建设上,则注重服务环境、信用环境和诚信政府等软环境的打造。同时,还推行与完善“市场激励+政府提效”的招商服务模式,打造立体化的招商平台。
目前,作为全国最早的基金小镇,南湖基金小镇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不断提升,已吸引京东众筹、百度众筹等一批金融机构入驻。截至2015年底,南湖基金小镇已累计引进投资类企业1282户,认缴资金1500亿元。
栽好梧桐树,始得金凤来。作为嘉兴市的主城区,南湖区拥有令人羡慕的招商优势——该区下辖的嘉兴科技城、基金小镇、电商(文创)、湘家荡等四大平台,均为省级平台。这些商务商贸集聚区,自然而然也成为了浙商栖息的“梧桐树”:
今年前8个月,南湖新区已产生千万税收楼宇5幢,预计到年底还将增加1幢千万税收楼宇,1至7月楼宇经济税收达2.3亿元,列市本级第一。过去一年多,南湖cbd陆续有5幢大楼交付使用,目前已入驻企业2120家。
已成为长三角重要的电商企业集聚区的嘉兴电商产业园,吸引了包括禾商在内的麦包包、淘江南等660多家电商入驻。
位于嘉兴科技城内的嘉兴总部商务花园,被市政府评为“嘉兴市新经济园”,商务花园规划楼宇43幢,目前已建成楼宇41幢,可利用招商楼宇35幢,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,吸引了大批企业入驻。
来源:嘉兴日报